西畴千年古榕树下的祈祷

西畴千年古榕树下的祈祷

壮族是个敬神的民族。走进鸡街河畔的么所村寨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东侧的一棵千年古树,清新的嫩叶,长的根须,无数盘旋的枝杈,在地面上投下巨大的阴影,占地整整5亩,令人感慨赞叹。有史以来,么所村壮族先民将此树封为“楣真”(“楣真”汉语翻译为“龙树”),并年复一年地举行祭“楣真”活动,“楣真”东侧的树枝上系满了红布带,绿色盎然的树枝上,一个个飘飞的红布带,祥和而又宁静,一个结就代表一分敬畏,一分祈福。树下燃烧后的香梗,记载着村民祈福的愿望,一块被下跪的膝盖磨得光滑锃亮的青石板,记载着村民祈福的真诚。

曾有诗这样写道:必须让祈祷通向那片大地和农庄,通向大家必须面对的方向,为那些一日日增加重负,撑住那么漫长时间的人们祈祷,为那一路上洒下汗水的人们祈祷……

或许,鸡街么所村壮族先民祭祀榕树的活动,是一种原始的祈祷。祭“楣真”这个古老的活动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,它由寨老及各宗族族长主持祭祀活动。祭“楣真”时,严禁女性靠近“楣真”和祭祀神台,严禁撑伞和戴斗笠在村寨附近行走,祭日由祭司看鸡骨卦,占卜来年吉凶。祭祀时,寨老及各宗族族长和青壮年聚集到榕树下,杀猪、杀鸡祭树,取茅草搓草绳系在古榕树上。简单而古老的祭祀活动,在壮族群众虔诚而又隆重的仪式下诠释着壮民的心愿。下午太阳偏西,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到榕树下,唱“祭真”歌,跳“祭真”舞。全村人及异乡客人到“楣真”树下陪“楣真”神树共餐,品尝壮家节日美食,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祈祷着一年的风调雨顺,家人平平安安。

展开全文

说到壮族祭龙,有一种食物不得不说,它叫“典处”(汉语称龙粑),是祭“楣真”节必备的美食。节日前,妇女们要到野外采来壮语叫“芽闷”(当地汉语称“火草”)的野生植物,祭“楣真”节这天上午,各户将“芽闷”用盐水煮后漂洗干净,再拌糯米面用木碓舂细,捏成团在锅里用植物油煎熟,做好的“典处”碧绿,清凉可口,有健胃消食的功效。近年来随着民风开放,壮族群众在祭“楣真”的那天都会邀请一些朋友亲戚参加,在客人走时,就会送上一些龙粑,以赋吉祥。

壮族先民十分敬畏大自然,崇拜大自然的神灵,把无形的风、雷、霜、雪、始祖布洛陀、社稷神及有形的山、水、太阳等,都封在村落和稻田四周的古树林木上,一代接一代举行祭祀活动,以此达到“人神共娱”保护自然生态,祈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。

么所壮族还有奇特的鸟、牛图腾崇拜的服饰,传统服装分为盛装、便装和生活装三类。20世纪60年代前,村民自己种棉、纺纱、织布。壮家织的棉布经蓝靛浸染,再取白芨汁浆浸泡晒干,最后把布匹铺在滑石板上,用野猪獠牙或玉器打磨光亮。用打磨过的棉布做成盛装的衣裙、头帕,闪光耀眼。壮族的服饰,传承远古先民的鸟图腾。女性的头帕缠绕形似水牛角,叫“寇歪”,衣服上的第一颗银纽子也打制成水牛角,叫“嬬寇歪”,这是远古先民对水牛崇拜的记载。

尊重自然,爱护一草一木,与自然和谐相处;尊重人伦,牢记忠孝友爱仁为人之根本。唯有此,才能世世代代享受着青山绿水,享受着五谷丰登,享受着自然与人的和谐,享受着家庭的和睦,享受着族胞的关爱、互助与平等,享受着天地间的真、善、美。

来源《文化文山·西畴》

编辑:吴小梅

校对:陈家媛

责任编辑:郭强

主编:刘飞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WDS是什么意思?无线路由器设置详解
best365官网体育投注

WDS是什么意思?无线路由器设置详解

📅 07-28 👁️ 3865
阆中张飛莊园攻略,张飛莊园特色菜推荐/菜单/人均消费/电话/地址/菜系/点评/营业时间【携程美食】
惩罚军服2014夏季特典集:将军的诚实风弄,全文免费阅读,最新章节无弹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