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O大门前,为什么只有豆瓣掉队了

IPO大门前,为什么只有豆瓣掉队了

豆瓣为何不上市?

不是豆瓣不上市,而是上市这条路,不太适合豆瓣[k]。

全文3804字,阅读约需8分钟

来源 | 熊出墨请注意ID:xiongxiongbiji题图 | unsplash

春天是互联网企业冲刺资本市场的季节。2021年3月,知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并在纽交所挂牌上市,B站也于同期通过港交所聆讯,筹备在港二次上市[k]。一个月内,两家备受关注的“小而美”平台接连登陆资本市场,反观创立更早的豆瓣,却始终未迈出这一步。

知乎和B站的上市动作,再次引发外界对“豆瓣为何不上市”的追问。这个问题十年前已有讨论,但如今结合行业演变来看,答案逐渐清晰:上市不仅无法解决“小而美”与规模化发展的矛盾,反而可能加速平台失去原有气质[k]。

掉队的“老大哥”

豆瓣成立于2005年,与360、汽车之家、土豆网等同属“05级创业帮”,比B站、知乎等“10级创业帮”早了近五年[k]。尽管出身不同,但三者均以兴趣社区起家——豆瓣聚焦文化生活,B站主打二次元内容,知乎定位知识问答,因此常被并称为“异父异母的亲兄弟”[k]。

然而十余年发展后,三者命运迥异。B站早在2018年登陆纳斯达克,市值达数百亿美元,并启动回港二次上市;知乎亦在2021年提交赴美上市申请,完成8轮融资后迎来资本高光时刻[k]。相比之下,豆瓣仍停留在“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”,甚至被形容为“隐秘的角落”,扩张步伐明显滞后[k]。

实际上,豆瓣并非没有上市意图。2017年,创始人杨勃在内部信中透露“预期上市通道重新放回境外”,并着手调整业务结构,砍掉亏损项目以准备上市[k]。然而此后再无进展,计划最终搁浅。

主动放弃还是被动接受?

豆瓣的掌舵者杨勃长期以理想主义著称,“豆瓣不是公司,阿北不是老板”成为用户间的流行语[k]。他坚持不通过激进手段变现,例如曾叫停发展势头良好的“豆瓣电影”业务,认为其运营方式“太脏”[k]。这种对“不庸俗挣钱”的执着,成为平台商业化受限的重要原因[k]。

与此同时,用户群体也在无形中制约平台扩张。作为“精神角落”的守护者,豆瓣用户普遍抗拒平台“水化”或“平庸化”[k]。一旦平台尝试上市或大规模商业化,极易引发老用户集体流失,形成“爷青结”式抗议[k]。

因此,对于豆瓣而言,用户既是核心资产,也是扩张路上的最大羁绊[k]。

“小而美”的上市之痛

B站董事长陈睿曾指出:“如果B站不向前发展,就会逐渐衰落。”但这发展必然伴随“变味”争议[k]。伴随上市与破圈,B站月活从上市前的数千万增长至2020年Q3的1.97亿,内容品类大幅扩展,但“二次元社区”标签逐渐淡化[k]。知乎同样面临“内容水化”质疑,会员与广告成为主要收入来源[k]。

若豆瓣上市,同样难以摆脱资本压力下的扩张逻辑[k]。目前其商业化路径主要依赖广告,知识付费与电商业务尚处补充地位。尽管尝试过电影选座、阅读、音乐等多个方向,均未形成显著营收[k]。

更关键的是,即便已上市的B站与知乎仍深陷亏损。B站2020年净亏损30亿元,知乎2020年亏损5.42亿元,此前多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[k]。这表明,“小而美”平台的盈利之路本就艰难,上市非但不是解药,反而暴露其商业化困境[k]。

综上,豆瓣并非不具备上市能力,而是上市与其“精神角落”的定位存在根本冲突[k]。在未找到兼顾规模与调性的路径前,保持独立或许是更稳妥的选择[k]。

本文由熊出墨请注意授权亿欧发布,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[k]。

相关推荐

逍客与奇骏相比哪个更好?
365体育app官方版下载

逍客与奇骏相比哪个更好?

📅 07-31 👁️ 515
绝对防御!DNF里真正无敌的装备搭配,被打只掉一点血
best365官网体育投注

绝对防御!DNF里真正无敌的装备搭配,被打只掉一点血

📅 09-03 👁️ 5358
红包77.77代表什么意思 红包77.77的释义
best365官网体育投注

红包77.77代表什么意思 红包77.77的释义

📅 08-06 👁️ 6789